-INFORMATION SHARING-
資訊分享
認識失智症
失智症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大腦功能退化而出現的一系列認知障礙或精神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可能表現出的認知症狀包含:綜合注意力、執行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與記憶、感覺運動統合及社會人際認知等方面的功能退化。
失智症有許多的類型,包含:
- 阿茲海默症: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早期症狀以記憶力衰退最明顯。
- 路易氏體失智症:可能會出現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以及比較明顯的精神症狀,如:視或聽幻覺。
- 額顳葉型失智症: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或顳葉為主,明顯症狀為性格改變或是語言障礙。
- 血管性失智症: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呈階梯狀退化。
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遺傳基因、抽菸、酗酒、糖尿病、高血壓、頭部外傷、腦部疾病、肥胖、心血管疾病、膽固醇過高、聽力損失、憂鬱、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缺乏維生素、教育程度低、與社會互動低(社交孤立)等。
- 保持冷靜,避免引起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會造成失智症者和照顧者情緒焦慮,並導致雙方關係惡化,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
- 針對當下情境進行簡短陳述:冗長的說明和解釋,對於失智症者而言,可能難以理解,並容易增加他的焦慮。
- 用建議取代糾正: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被糾正,會傾向相信自己認知的事實,失智症者也不例外,越糾正可能反彈越大,不如用建議的方式,讓失智症者自己意識到事實。
- 提供線索,肯定失智症者的嘗試:不需要一直向失智症者強調他們的記憶受損,而是運用巧妙的暗示,將訊息傳遞給他,巧妙化解他可能遇到的問題,避免他們產生自己很沒用的沮喪感。
- 了解失智症者當下所處的時空,陪伴引導回到現在:若無法改變失智症者的「現實」,照顧者也可以試著加入他的現實,去了解和聆聽,不僅能夠減低失智症者的焦慮也能夠加深彼此關係,再試著用「現在」的事物,逐漸轉移他的注意力,重新回到現在。
- 負面情緒別往心裡去:珍惜相處的時光,享受當下的陪伴,不要讓負面情緒引想到雙方的相處。
- 針對生活影響最大的問題,找出替代的解決方式:降低情緒壓力,放鬆心情,讓大腦放鬆的回想和記憶。
- 聚焦在記得的事情:失智症者的短期記憶不好,可以試著挖掘他的長期記憶;重點不是他忘記了什麼,而是現在能找出共同的話題,提取快樂和重要的回憶。
- 一次做一件事:減少分心的機會,集中注意力。
- 一次一個指令:將事情分解成多步驟,一個步驟/指令完成後,再給下一個,讓失智症者有機會練習,感受自己能獨立完成事情,增加信心,減緩退化。
- 固定生活規律:建立生活規律,讓失智症者習慣,比較容易記住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緒也會比較穩定,以此為基礎可以再活動中加入一些變化(如:外出散步,外出地點可以變換),刺激他們的腦部活動。
-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選擇適當的時間讓失智症者進行不同的活動,如:複雜活動安排在早上或是精神好的時候,有助事半功倍。
「三不」
- 不評論現實
- 不承認現實
- 不否認現實
「三意」
- 同意:同理失智症者,讓他知道你懂,先取得他的信任,為解決問題第一步。
- 轉移注意:安撫失智症的情緒,給予安全感,嘗試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物或是互動者身上,再引導他做平時喜歡的事情。
- 創意:和轉移注意相輔相成,發揮創意讓引導失智症者從當下的執念和情緒中跳脫,讓他願意配合後續的活動。
利用環境與空間的規劃,減少有害的刺激,增強有意義刺激,並配合失智症者的生長背景、職業、興趣等,營造失智症友善空間,提供他們安全且安心的環境,能有效安撫失智症者的情緒和行為。
幻覺是失智症常見症狀之一,幻覺的產生源自大腦解讀資訊功能損壞,無法正常/正確的解讀接收到的訊息。
面對失智症者的幻覺或妄想時,照顧者須記住:
- 不要預設立場,先查證: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失智症者所說一定是錯的,因為他們並非時時都不清醒,花一點時間確認事情的真實性,值得且必要。
- 了解幻覺對失智症者造成的影響:若不造成困擾也不影響作息,是高興的幻覺著,不妨讓他保持現況,不須特意糾正。若幻覺明顯困擾他,讓他感受到不安,同理他,並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如:帶他做喜歡的事情等。
- 不要過度反應、不要爭辯:對失智症者而言,這些我們認為的幻覺,是他認為的現實,若我們用強烈的態度爭辯和對質,他們不但無法理解,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被害妄想,火上加油。
- 不要用偏激或是取笑方式證明他是錯的:這些負面態度對失智症者接受現實沒有幫助,反而會引起強烈反抗和對立,破壞原來信任或和諧的關係。
- 分散注意力:帶失智症者離開當下的場景,並用他喜歡的活動安撫情緒,轉移注意。
- 適當的身體接觸:在不引起反感的情況下,輕撫他的背、握住他的手,可有效安撫,安定情緒。
- 注意生活環境的佈置:讓家中保持明亮,並注意鏡子擺放位置及物體影子,減低失智症者誤認反射影像或陰影為鬼影等機會。
- 維持患者熟悉的環境:減少環境變化帶給大腦過度刺激,如果無法避免,更動時要盡量維持原本習慣生活方式,如:習慣都從床的右側下床等。
- 盡量不臨時更換照顧者:當主要照顧者需要外出,除了向失智症者預告及提醒外,接替照顧者應盡量維持和主要照顧者平時相同的作息時間和活動,並熟悉彼此的溝通及互動方式,最好能有足夠的交接時間。
- 維持固定生活作息:固定的生活作息,可以讓失智症者預期接下來進行的活動,對生活有掌控感,情緒會比較穩定,大腦也比較沒機會編故事。
- 找到幻覺與妄想的源頭:找出容易誘發幻覺及錯覺的人事物,就能盡量避免。
- 善用紀錄:可以在每次處理完事件之後,紀錄發生的事情及做法和成果,建立專屬的SOP,提高日後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效果。
- 備份重要物品:失智症者常常忘記物品放置位置而引發幻覺和妄想,照顧者可以將他非常在意又常消失的物品多準備幾份,在失智症者因找不到物品而情緒發作前,拿出來救援。若是無可取代的東西,就需要多留意他喜歡藏東西的位置,幫助他在找不到時給予指引,或是將物品歸位。
當失智症者出現被害妄想時,事實不是重點,解除他的恐懼和憤怒才是首要任務。
照顧者可以這樣做:
- 不要辯解,不要試圖改變他的想法。
- 同理他的感覺,加強他的安全感,使他的情緒穩定。
- 避免敷衍,否則可能激起他的憤怒,加深妄想。
- 用冷靜但溫暖的語調,復述他的話,表達我們的理解。
- 離開現場,轉移他的注意力,減少錯誤刺激。
- 保持距離,把自己從戰亂中抽身,也給對方空間冷靜。
- 東西被偷→找出失智症者最常藏物品的位置,可以在第一時間尋找,若常常找不到,可以準備多個相同物品,找不到時立刻拿出,終止事件。
- 錢被偷→可以依照失智症者的精明程度,給予存摺或是假/老存簿,或是讓他攜帶一些零錢或(真/假)紙鈔在身上,讓他隨時可以檢查錢還在。
- 被下毒→跟失智症者一起吃相同食物或是交換吃食。若他的情況和能力允許,也可以讓他參與備餐過程,他能親眼看著餐點烹飪過程,甚至可以把某些步驟交給他,讓被害妄想沒有發揮的時間,也可以提高自信。
- 被囚禁→若時間和狀況允許,可以陪伴失智症者在安全的地方走走,換個環境,換個空氣,對失智症者和照顧者雙方都好。如果他的情況不適合出門,可以藉由詢問想出門的原因和想去的地方等問題,讓他有表達的機會,轉移被囚禁的注意力。
失智症者根據大腦退化區域順序或程度不同,可能出現接收訊息或表達的問題。
因此對話時,照顧者應掌握以下原則,有助於雙方溝通順利:
- 避免爭執和批評:過多的爭論和責怪會增加失智症者大腦的負荷,可能讓他們更加失控。
- 減少周遭環境噪音:吵雜的環境容易讓失智症者分心,無法專心接收和處理訊息。
- 保持適當距離:失智症者的視力一般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在溝通時,確保他能清楚的看到你,但也不要靠得太近,因為會造成過大的壓迫感。
- 咬字清楚且速度放慢:但要保持正常的說話態度,切勿用對兒童說話的方式溝通,此舉可能會讓他覺得不受尊重。
- 一次說一件事/問一個問題:避免一次提供過多的訊息,容易讓失智症者感到混亂。
- 使用簡單而直接的語言:避免太難或過多的修飾語言。
- 不要提高音量:提高音量會讓人感到威脅,也無法讓失智症者了解溝通內容,甚至可能引發他的攻擊行為。
- 耐心傾聽,不要急著幫他們說: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練習說出想法。
- 當失智症者一直找不到能用語句而情緒浮動,小心的建議簡單詞句:一直說不出來話,會讓他們感到焦慮挫折,可能減低表達意願。
- 給予正向鼓勵:可以適當的碰觸失智症者,安撫他的情緒,並鼓勵他自己表達,加強他對語言和行為的成就感。
很多失智症者對於溝通用詞和發言場合的概念不佳,有時候會語出驚人地說很多「實話」或「髒話」,這時照顧者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試著緩解當下的情景:
- 告訴他這樣說話越線了:但此方式僅對失智症初期及自我控制力較佳時有用。
- 用平靜的態度回應:失智症者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言語和行為,但我們可以,雖然不容易,但照顧者的心平氣和對穩定失智症者的情緒是有幫助的。
- 轉移注意力:試著將視志政者的注意力引導到他喜歡的活動上,通常是最有效的方式,且可盡量選擇動態活動,提供他們宣洩精力和壓力的出口。
- 將場景暫停:確保失智症者的安全後,照顧者可暫時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一下,並再次提醒自己,他是因為失智症導致無法控制言語和行為,不是故意的喔。
- 用幽默感與之共存:照顧者在照護失智症者的同時,記得也要在自己身上多花些心力,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身邊的人。
- 體諒名片:失智症者有時會在公共場合語出驚人,引起不知情人的誤會,在國外有些失智症照顧機構會使用「體諒名片」,名片上會寫上:他有失智症,謝謝你的體諒與耐心...,讓對方了解情況,幫照顧者爭取時間安撫失智症者,將他的注意力轉移。
失智症者到中後期,常出現大吼大叫或發出無意義但惱人的聲音,這些都屬於聲音侵擾行為,此行為的發生原因仍不明,發生的頻率、規律和強度也因人而異。當失智症者出現聲音侵擾行為,照顧者的首要任務是找出引發行為的原因,才能有效停止或控制行為。
可以由生理、心理、環境三大方向檢查:
生理:檢查5P-
- 排尿(Pee)- 是否想尿尿?尿片髒了?有無排尿困難?泌尿道感染?
- 排便(Poo)- 是否想大號?尿片髒了?有無便祕問題?腸胃道不適?
- 疼痛(Pain)- 有無身體不適或疼痛?椅子太硬?衣物太緊?溫度太熱/冷?蚊蟲叮咬?皮膚癢?
- 感染(Pus)- 身體是否有其他傷口感染?
- 用藥(Pills)- 藥物副作用?藥物間的交互作用?最近換新藥?
- 其他- 疲勞、嗜睡、肚子餓、口渴等
心理:可能需要專業的諮詢,了解失智症者是否有焦慮、憂鬱、瞻妄或其他精神症狀;照顧者也可以觀察生活是否出現改變,讓失智症者無法適應,或有需求沒有滿足等。
環境:過多的環境及感官刺激會對大腦造成負擔,如:繁忙的交通、擁擠的人群、過亮的燈光、吵雜的環境音等,都可能成為聲音侵擾行為的導火線。
- 經常提醒失智症者人、事、時、地、物,預告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讓失智症者比較能進入狀況,心情也容易維持穩定。
- 利用有不同情緒的圖卡,讓失智症者可以藉此表達情緒,有效溝通。
- 紀錄失智症者的作息,確保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
- 盡量避免可能侵犯到失智症者隱私、尊嚴、私人空間的事情。
- 當失智症者已開始出現聲音侵擾行為,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
- 提供適時適量的互動或社交機會,讓他有生活控制感,大腦也受適當刺激。
- 若失智症者有佩戴助聽器、眼鏡、假牙等,檢查是否功能正常、佩戴上有無造成疼痛。
- 定時讓失智症者如廁,不要讓他有尿急、便急或是坐在髒尿布的不適感。
- 定時幫失智症者變換姿勢,避免關節僵硬或肌肉痠痛造成不適。
- 少量多餐,不要太飽也不要餓肚子,避免因為太飽或餓,而用聲音侵擾行為表達。
- 嘗試一些可以放鬆精神的活動,如:靜坐、芳療、音樂等,有助安定神經和情緒。
- 提供適當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失智症者有足夠的自然光刺激。
- 給予適當的感官刺激,如:音樂、簡單對話等,刺激大腦。
認識失智症17 - 失智症者的躁動、激動行為
失智症者的躁動、激動行為可能是因為大腦萎縮、受損(特別是前額葉退化者)或是腦內化學物質分泌異常。也有可能是生活環境的變化,讓失智症者感覺不適或是緊張,又因自己無法解決和良好的表達,只能用躁動、激動行為反抗。
當失智症者出現躁動、激動行為,照顧者應以自己的安全為第一考量,並記錄發生行為當下的情境,試著從中找到導火線,找到導火線才容易拆除炸彈。
照顧者可以從三個角度考慮四個問題:
身體和生理
(疼痛或疾病) |
社交和人際關係
(寂寞或是思念親人) |
心理
(想法和感覺) |
|
- 第一時間同理他的情緒,創造照顧者也跟他在同一陣營的感覺,當失智症者把你看做自己人時,談判也會比較容易,但不要跟著失智症者編造不存在的現實,。
- 用冷靜的語調放鬆的體態和失智症者溝通,調整他的呼吸,並可適時播放他喜歡的音樂,幫助穩定情緒。
- 出現躁動、激動行為時,檢查失智症者周遭環境和身旁正在發生的事、物,確認是否有生理需求或其他不適,嘗試解決或這些問題,移除造成負面情緒的人、事、物,並給予足夠空間,再觀察情況是否緩解。
- 試著用失智症者有興趣話題轉移他的注意力,或是換個環境,有助大腦抽離混亂的狀況,重新啟動。
- 溝通時可以坐下或蹲下,比他的視線低,降低權威或脅迫的感覺,並可適時給予肢體接觸,讓他握住我們的手或輕拍他的膝蓋,有助減輕焦慮。
- 利用行為日誌,找出引發這些情緒或行為原因,試著減少或避開這些原因。
- 照顧者要先確保自己的安全,與激動的失智症患者保持一定距離,至少要不被手打腳踢或是被用拐杖攻擊,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失智症者。
- 即使感覺害怕或生氣,也盡量保持平靜溫和的語調,避免再次刺激。
- 若認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平靜且清楚的告訴失智症者你要暫時離開,等他冷靜一點再回來。
- 不要與失智症者爭辯,爭辯可能引起他更大的反彈。
- 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
- 在暴力行為剛出現時,立即諮詢醫師,進行必要評估與檢查,確認是否為生理不適、其他潛在疾病或是藥物副作用。
- 避免或消除可能造成失智症者壓力及緊張的因素。
- 確保每日規律的生活作息,盡量不改變環境。
- 維持失智症者適當的人際互動。
- 不要質問或是挑戰失智症者。
- 溝通時,掌握簡單、清楚、一次一指令的原則。
- 不要一次問失智症者太多問題,也避免一次提供太多選項。
- 平時將失智症者慣用的武器藏起來,確保照顧者安全。
照顧者有時也會遇上需要外出或是失智症者情況變動需要其他照護介入的狀況,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可能會讓失智症者的精神狀況和情緒變動,難以照護。
面對照顧者接軌的情況,可以把握幾個重點,讓更換照顧者更順利:
- 換個名稱:失智症者可能會很抗拒「外人」,不過,有時候只要換一個名字就可以了,此時先不要管所謂「正名」,可以用小幫手、秘書、管家等稱呼,而不用照服員、看護等職稱,讓失智症者的接受度提高。
- 預留足夠暖身期:新面孔的出現往往會讓失智症者陷入恐慌或是幻想中,建議可以讓新的照顧者在原照顧者在場時,一起參與活動和照護,讓失智症者慢慢熟悉新照顧者,再逐漸增加照顧的內容。
- 完整交接:預留足夠暖身期也是最好的交接期,新照顧者可以先熟悉失智症者的習慣和喜好,了解出現什麼徵兆後要提高警覺,以及如何安撫,將過渡期的不順降到最低。
- 良好的第一印象:溫暖的笑容與親切而不過度親密的互動,容易讓失智症者感受到友善,又不會有過度裝熟的壓迫感,只要失智症者不排斥,就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 為自己著想:照顧失智症者是一條漫長且寂寞的路,路上有許多的困難和無形的阻力,如果你覺得需要時間和空間喘口氣時,就應該認真地考慮自己,照顧好自己,也才能照顧好失智症者。
想照顧好失智症者前,記得先照顧好自己,除了準備失智症者所需的照護資料,也要準備照顧自己的必備用品和資訊。
自我照顧的重點:
- 承認自己也需要幫助:承認自己需要被幫助並不是示弱,研究證實失智症照顧者,往往受慢性精神症狀困擾,且長期的照顧壓力,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失智風險提高。
- 找出自己的私人時間:私人時間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如:深呼吸幾次、打電話給朋友聊聊、洗熱水澡、用香氛讓家裡充滿喜歡的味道、撥放喜歡的音樂、吃美味的點心等。
- 給自己一定要離開的理由:一直在相同空間和同一個人相處,是很耗心力的事情,更何況是照顧失智症者這樣高壓的氛圍,當你感到心煩時,如果能暫時離開現場是最好的,可以散步一下、靜坐或冥想、好好吃一頓飯、做個按摩等,讓自己有放鬆的時間
- 安排失智症者的照顧:讓照顧者最走不出門的就是擔心「自己照顧自己時,誰來照顧失智症者?」所以花一點時間準備小幫手,是需要的,讓失智症者可以慢慢地適應小幫手,從片段的時間換手,訓練失智症者習慣小幫手的幫助,以及主要照顧者的短暫離開,這對於未來的照護或需要拉長換手照顧時間,都有正向效益。